张潇月(张潇月大学老师)
5
2025-11-03
婴儿脐疝,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却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脐疝,顾名思义,就是婴儿肚脐处出现的一个鼓包。虽然听起来让人有些担忧,但其实脐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宝宝都会经历。什么是婴儿脐疝?它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是指婴儿出生后,由于腹壁肌肉尚未完全闭合,导致腹内容物(如肠管)从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的肿块。这个肿块通常位于肚脐处,大小不一,有的只有硬币大小,有的则像鸡蛋那么大。
二、婴儿脐疝的症状
1. 肿块:这是最明显的症状,宝宝肚脐处会出现一个可复性的肿块。
2. 哭闹:当宝宝哭闹、咳嗽或用力时,肿块会变大;当宝宝安静时,肿块会缩小或消失。
3. 颜色:肿块表面皮肤通常正常,但有时可能会发红或发紫。
三、婴儿脐疝的预防
1. 避免过度用力:哺乳、咳嗽、哭闹等都会增加腹压,使肿块变大。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让宝宝过度用力。
2. 保持清洁:保持宝宝肚脐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腹壁肌肉的发育。
四、婴儿脐疝的治疗
1. 观察:对于大部分婴儿脐疝,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会逐渐发育完善,肿块会自行消失。因此,父母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2. 手术治疗:如果肿块较大,或者经过观察后肿块仍然存在,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通常为脐部切口,将突出物还纳,然后缝合腹壁肌肉。
五、婴儿脐疝的护理
1. 保持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宝宝肚脐处,保持干燥。
2. 避免感染:避免宝宝肚脐处受到外界刺激,如抓挠等。
3. 适当按摩:在宝宝安静时,轻轻按摩肚脐处,有助于促进腹壁肌肉的发育。
表格:婴儿脐疝治疗时间表
| 年龄(月) | 治疗方法 |
|---|---|
| 3-6个月 | 观察为主,适当按摩 |
| 6-12个月 | 观察为主,适当按摩 |
| 12-18个月 | 观察为主,适当按摩 |
| 18-24个月 | 观察为主,适当按摩 |
| 24个月以上 | 手术治疗 |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忧。了解其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宝宝。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1. 本篇文章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请咨询专业医生。
2. 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各位新手父母,让我们共同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形成脐疝。
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婴儿脐疝的发病原因
1、发病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2、发病机制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
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形成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婴儿脐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小儿脐疝带是用来治疗小儿脐疝的,只适用于两岁以类的小孩。因为在这个年龄,他们出现小儿脐疝是很正常的,所以只用小儿脐疝带就可以了,效果是很好的。而如果是两岁之后还有小儿脐疝,就有必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那么,小儿脐疝带怎么使用?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小儿脐疝带怎么使用脐疝是肠管从脐管脱出形成的疝,是婴儿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5%-10%,多发生在早产儿。虽然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自愈,但发生粘连可引起疼痛、腹胀、呕吐,还有嵌顿可能,积极早期处理脐疝,可以加速脐孔的闭合,促使脐疝自愈,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治疗,减轻婴儿痛苦。婴儿脐疝带是治疗婴儿脐疝的理想选择。
测量宝宝的腹围:让宝宝平躺,在宝宝平静下来的时候,用软尺沿着宝宝肚脐一圈测量,没有软尺可用线或者软布代替,用直尺测量线长或者软布长度就可以了,准备好脐疝带。将宝宝肚脐凸出的部分轻揉进腹腔。
固定好疝包,最后绑紧腰带!建议给宝宝24小时佩戴,也可以每佩戴6小时摘下来休息半小时。也可以在宝宝吃奶前半小时松开带子,吃完奶后半小时再绑紧。按照正确方法佩戴脐疝带,宝宝脐疝一般会一到两个月可以痊愈,具体情况视宝宝体质决定。婴儿脐疝是婴幼儿多发的疾病,婴儿得了脐疝就需要用到脐疝带,佩戴的时候需要采用正确的手法。购买婴儿脐疝带时需要购买到正规的产品,不要买三无产品。
小儿脐疝带使用方法脐疝带既使用方便又不影响生活起居,脐疝带首先起到一种机械物理作用,托住脐疝突出物,使脐疝突出物不再反复突出,在此条件下,通过微血管舒缩力,激活肌细胞循环,促使细胞生长,使脐疝破裂口增厚,增强抗压韧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恢复功能。
1、测量宝宝的腹围:让宝宝平躺,在宝宝平静下来的时候,用软尺沿着宝宝肚脐一圈测量,没有软尺可用线或者软布代替,用直尺测量线长或者软布长度就可以了,准备好脐疝带。
2、将宝宝肚脐凸出的部分轻揉进腹腔。
3、固定好疝包,最后绑紧腰带!建议给宝宝24小时佩戴,也可以每佩戴6小时摘下来休息半小时。也可以在宝宝吃奶前半小时松开带子,吃完奶后半小时再绑紧。
4、按照正确方法佩戴脐疝带,宝宝脐疝一般会一到两个月可以痊愈,具体情况视宝宝体质决定。
脐疝带操作方法简单、可靠、美观、家长容易模仿学习,婴幼儿在使用脐疝带治疗过程中,无痛苦及不良后果,不影响全身活动,家属的满意度及方便性明显高于其他。
宝宝脐疝主要是新生的宝宝在刚生下来的时候,由于在孕周和手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宝宝脐疝,因为每一个妈妈在呵护自己的孕期期间都有好好保养身体。
一般,肚脐位于腹壁的中间。胚胎发育期间,腹壁最迟关闭。同时,肚脐缺乏脂肪组织,腹腔容易从脐疝突出。
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增加,脐环闭合时形成肚脐凹陷。如果不全被阻断或延迟,胎儿会在出生后变形并形成。脐带的突出称为脐疝。临牀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比后者更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