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婴儿腹泻(两个月婴儿腹泻怎么办)
13
2025-11-02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名叫曾子。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教育子女的方法也颇值得后人借鉴。其中,“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尤为著名,它传递了深刻的家庭教育智慧。本文将从故事背景、故事内容、故事启示三个方面,探讨曾子杀猪教子的教育意义。
一、故事背景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孟子并称“孔孟”。曾子在学术上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教育上强调“因材施教,以身作则”。他的教育理念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子的一生中,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从小顽皮,不听话,让曾子十分头疼。为了让儿子明白做人的道理,曾子想出了一个“杀猪教子”的法子。
二、故事内容
一天,曾子的儿子看到了村里的人家都在杀猪,他十分好奇,也吵着要杀猪吃。曾子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便答应了他。当曾子准备杀猪时,儿子突然意识到这个决定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便开始哭泣,不愿让猪被杀。
曾子见状,便对儿子说:“你之所以哭泣,是因为你心疼猪。既然如此,我们就不杀猪了,把它养起来。”说完,曾子便将猪放生了。
从此,儿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不再顽皮,变得懂事了。这个故事传为佳话,成为后世教育子女的典范。
三、故事启示
1. 以身作则: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模仿。
2. 言传身教:曾子并没有直接告诉儿子做人的道理,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教育他。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更能让孩子深刻理解道理。
3. 关爱孩子:曾子虽然答应儿子杀猪,但在关键时刻,他并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这说明他在关爱孩子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
4. 注重家庭教育:曾子杀猪教子,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表格呈现
| 教育方法 | 教育效果 | 教育启示 |
|---|---|---|
| 以身作则 | 孩子学会做人道理 |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
| 言传身教 | 孩子深刻理解道理 | 教育孩子要注重言传身教 |
| 关爱孩子 | 孩子变得懂事 | 在关爱孩子的注重培养孩子品德 |
| 家庭教育 | 培养孩子的品德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爱孩子,注重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曾参教子》翻译: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
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就杀猪做菜了。
《曾参教子》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参教子》出处:
出自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韩非子》。
寓意:
1、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曾参教子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1、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2、译文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3、出处
《曾子杀猪》出自于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扩展资料:
注释
⑴之市:到集市去;之,到。
⑵女还:你回去吧。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⑶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⑷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
⑸(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⑹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只不过,只是。戏:开个玩笑。耳:同“尔”,罢了。
⑺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⑻待:依赖。
⑼子欺之: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注:文章多处出现“子”,“曾子”的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今子欺之”的子是您的意思,“其子随之而泣”的子是儿子的意思
⑽而:则;就。
⑾成教:教育有效果。
⑿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13)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
(14)所以:用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