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全国推广(宣传无痛分娩)

小贝 2025-10-28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育领域,如何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无痛分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无痛分娩的原理、优势以及全国推广的现状。

一、无痛分娩的原理

无痛分娩,顾名思义,就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医学手段减轻或消除产妇的疼痛感。目前,无痛分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硬膜外麻醉:在产妇的腰部穿刺,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痛觉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2. 吸入性麻醉:产妇通过呼吸吸入低浓度的麻醉气体,达到镇痛目的。

3. 静脉注射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达到镇痛效果。

二、无痛分娩的优势

无痛分娩具有以下优势:

1. 减轻疼痛: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轻产妇的疼痛感,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清醒,减少恐惧和焦虑。

2. 缩短产程:无痛分娩可以缓解子宫收缩时的疼痛,使产妇更容易配合医生进行分娩,从而缩短产程。

3. 降低产后抑郁风险:无痛分娩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感,有助于提高产妇的生育体验,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

4. 母婴安全:无痛分娩在保证产妇舒适的不会影响母婴的安全。

三、无痛分娩的全国推广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母婴健康,大力推广无痛分娩。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我国无痛分娩的推广现状:

地区 无痛分娩覆盖率 推广措施
北京 90%以上 加强无痛分娩技术培训,提高医生技术水平
上海 80%以上 建立无痛分娩示范医院,推广先进经验
广州 70%以上 开展无痛分娩科普宣传,提高产妇认知度
深圳 60%以上 加强无痛分娩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无痛分娩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痛分娩的覆盖率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广无痛分娩,我国政府将继续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无痛分娩技术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无痛分娩技术水平,确保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完善无痛分娩设施:加大对无痛分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无痛分娩的服务能力。

3. 开展无痛分娩科普宣传:提高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度,消除对无痛分娩的误解和恐惧。

4.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无痛分娩服务。

无痛分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对于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政府、医疗机构和广大产妇的共同努力下,无痛分娩将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产妇带来福音。

生孩子那么痛,“无痛分娩”普及率为何不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约30%,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阻碍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推广,让很多女性依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之痛。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此前,一些地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5%。近年来,随着分娩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自然生产。但自然生产的痛,确实也让不少女性继续选择剖宫产。

“现在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自然生产,很多朋友都做了无痛分娩。从做产检开始,医生就告诉可以做无痛分娩,没想到最终却因为当天麻醉师太忙没做上。”杭州“90后”妈妈何静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分娩镇痛推广当前仍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是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专家米卫东认为,分娩镇痛推广中首当其冲的难点是人员缺乏,尤其是麻醉医师短缺。

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9年6月统计,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

近年来,我国医疗对麻醉的需求量在持续上升,麻醉工作量急剧增长,全国每年无痛胃肠镜的需求量就达上亿人次,同时各类手术数量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尽管麻醉医师的人数在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临床麻醉的需求量。

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社-生孩子那么痛,“无痛分娩”普及率为何不高?

占比30% 无痛分娩普及率为何不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约30%,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阻碍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推广,让很多女性依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之痛。

调查

分娩镇痛普及率提高

但仍然处于低位

据了解,大家常说的无痛分娩其实是分娩镇痛,是指通过应用合适的镇痛技术和镇痛药物或精神疗法降低孕妇分娩期间的疼痛和不良应激反应,使胎儿顺利娩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也是一位母亲,她亲身体会到了分娩镇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可以让更多女性更有尊严、更加得体地成为母亲”。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2019年3月,913家医院成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据国家卫健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米卫东介绍,这些试点医院在2017年底的无痛分娩普及率是27.5%左右,经过3年努力,2020年底达到了5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陈新忠表示,前几年还需要大力宣传分娩镇痛的优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主动要求使用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让更多产妇有信心和体力顺产,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浙大妇院产科主任陈丹青表示,分娩镇痛的推广降低了该院剖宫产率约十个百分点。

“过去人们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以为打了麻药会影响孩子智力,导致产妇记忆力下降、奶水不足等,通过这几年科普,这些说法已成了‘过去时’,分娩镇痛已成为医生、产妇、家属的首选。”陈新忠说,该院70%左右自然分娩的产妇会选择分娩镇痛方法。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宇光提到,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大约在30%。虽然这一数据较2018年全国平均不足10%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比例,我国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同时东西部差异显著,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也有明显差异。

探因

相关医师短缺

收费标准不明确致推广难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分娩镇痛推广当前仍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米卫东认为,分娩镇痛推广中首当其冲的难点是人员缺乏,尤其是麻醉医师短缺。

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9年6月统计,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

近年来,我国医疗对麻醉的需求量在持续上升,麻醉工作量急剧增长,全国每年无痛胃肠镜的需求量就达上亿人次,同时各类手术数量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尽管麻醉医师的人数在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临床麻醉的需求量。

除了药物镇痛外,其他非药物镇痛手段如拉玛泽呼吸法、穴位按摩、芳香疗法等主要依靠助产士实施,而助产士短缺成为分娩镇痛推广的另一掣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之前到四川广元调研发现,当地一家医院竟然连一个助产士都没有,因为过去盲目选择剖宫产,许多助产士和产科医生的助产技术已经严重退化。

此外,曲元提到,目前分娩镇痛推广的难点并不在技术上,而在于跨科室协作的方式。“这并不是麻醉科一科的事,需要产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协作,需要管理协调和政策支持。”

在2020年下决心推广分娩镇痛之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分娩镇痛率仅为10%左右,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了60%左右。院长党彤介绍,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关键一步。过去该院施行分娩镇痛的奖金全归麻醉科,如今该院将奖金均等分配给产科和麻醉科;同时科室内部不再对这项奖金进行二次分配,改为直接给施行分娩镇痛的医师个人。

“许多省市的情况显示,如果能将收费标准很好地落实下来,分娩镇痛的比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米卫东说。

专家

让分娩镇痛进一步普及

解女性生育之痛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技术十分成熟,镇痛性强、安全系数高,较为主流的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并且适用范围很广,经产科和麻醉科评估合格的绝大多数产妇都可以使用。

“分娩镇痛所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不经血液的,而是通过神经阻滞起效,且分娩镇痛麻醉用药量很少,仅仅是剖宫产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胎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安全性非常高。”曲元说。

面对医院的“麻醉医师荒”,米卫东表示,需要加速完善麻醉医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麻醉学领域,同时麻醉科医师应加强对分娩镇痛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了解掌握分娩镇痛领域的新技术,开发拓展麻醉新型药物、设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效率。

陈新忠建议,当前要增加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手,建立以麻醉医师为主导、产科医师、助产士、麻醉护士等组成的协作团队,医院作为提供服务方要思考如何扩大服务能力,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理念有必要继续纠正。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处长李方介绍,目前天津、北京、湖南、重庆、湖北、辽宁等地已明确下发了分娩镇痛专项的收费标准,随着各省区市收费标准陆续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分娩镇痛的普及。医院方面要重视起来,对分娩镇痛的相关科室提供不止于经济方面的支持。“分娩镇痛的推广,是有温度、有尊严的医疗,是我国医疗理念进步的体现。”李方说。本组文/新华社

无痛分娩为何在三甲医院都难以普及

调查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

产痛究竟有多痛?只有经历过生产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美国的一套疼痛指数将疼痛按程度划分为1-10级,用一把刀将中指从中间切开的疼痛指数是9.2,而自然分娩的指数则为9.7-9.8,意味着比刀割还疼。此外,还有理论称,产痛仅次于被火烧灼的伤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段涛,部分孕妇在生产中会经历最高级别的痛,即“人类能够想象和承受的最痛级别”。

无痛分娩早已在世界上存在了100多年,进入我国也已半个世纪,但目前却尚未普及。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2008年时,美国产妇采用分娩镇痛的比例便超过60%。而在中国,2015年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快乐产房,舒适分娩”项目活动稿件中称,“据估算,在中国无痛分娩不到10%。”

致电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综合医院,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医生称,国内麻醉医生偏少、无痛分娩手术收入低,是无痛分娩在国内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尴尬的普及率

中国首例无痛分娩案例已不可考。据“无痛分娩中国行”发起人胡灵群等人2013年发表的论文,1959年有关于针灸分娩镇痛的报道,1964年现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光波在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报道采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用于无痛分娩,比1953年英国使用分娩镇痛晚了100多年。

对于无痛分娩在我国的普及范围,多位从医的采访对象均向记者表示,通常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发达地区普及度比偏远地区高,与医疗资源有关。

新京报记者致电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地坛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等医院明确表示不开展无痛分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相关人员表示可以提供无痛分娩,需产妇自己提出,医生再根据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进行。北京安贞医院虽然可以做,但只有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可以提供。

与综合医院相比,妇产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无痛分娩的普及率较高。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北京妇产医院均可提供无痛分娩,产妇在孕妇学校时便可得知相关技术,如果在生产时提出需求,经医生评估后便可进行。

北京妇产医院计生科副主任陈素文告诉记者,只要产妇提出且符合条件,随时都可以接受无痛分娩技术。

至于私立医院,普及率更高。南兴东透露,他们医院单独一次无痛分娩收费约5000多元,每个月约150名产妇中,约有100名会选择顺产,而其中便有97至98人会做无痛分娩。

浙江杭州人李乐扬(化名)曾在2014年和2017年生产时,均提出要打无痛分娩,但均被医院以麻醉师不够或没空为由拒绝。她依然对当初医院的态度耿耿于怀,那是她所在区唯一一所妇产专科医院。

曾在北京某医院生产的耿佳(化名)也提出了打无痛分娩,但最终医院并未满足她的要求,只是在“疼到快死时打了一针安定注射液,依然无感,继续痛到差点咬掉老公的手指头”。

“现代社会就不应该发生让女性硬扛着疼痛去生孩子的事情。”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说过的,“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贝贝堂
  • 本文地址:http://www.beibeitang.com/muyingzhishi/27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