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期

小贝 2025-11-03 6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将婴儿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肛门期。这个阶段大约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同时也开始形成对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初步认识。本文将深入探讨肛门期的特点、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婴儿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一、肛门期的特点

1. 排泄控制:在肛门期,婴儿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这个过程对于婴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标志着他们开始掌握自己的身体。

2. 自主性:随着排泄控制的逐渐成熟,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获得一定的自主性。

3. 对父母的依赖:在这个阶段,婴儿对父母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 情绪体验:肛门期是婴儿情绪体验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快乐、愤怒、恐惧等。

二、肛门期的影响

1. 人格发展:肛门期对婴儿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个阶段,婴儿如果能够顺利度过,将有助于形成自信、独立、自律的人格特质。

2. 亲子关系:肛门期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婴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为未来的心理发展奠定基础。

3. 社会适应:在肛门期,婴儿开始学会与周围人互动,这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三、如何帮助婴儿顺利度过肛门期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为婴儿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他们学会控制排泄。

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婴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洗澡等,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律意识。

3. 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4. 加强亲子互动:多与婴儿进行亲子互动,如游戏、阅读等,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婴儿的心理发展。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肛门期案例分析:

案例:小明的父母发现,小明在18个月大时,排泄控制能力仍然较差,经常尿湿裤子。小明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不愿意离开父母独自玩耍。

分析:小明可能存在肛门期延迟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 父母过于溺爱:小明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小明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意识。

2. 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小明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排泄控制能力较差。

建议

1. 调整教养方式:小明父母应适当调整教养方式,培养小明的独立性和自律意识。

2. 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为小明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他学会控制排泄。

3. 加强亲子互动:多与小明进行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小明的心里发展。

五、总结

肛门期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同时也开始形成对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初步认识。了解肛门期的特点、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婴儿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对于促进婴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阶段特点 影响 帮助方法
排泄控制 形成自信、独立、自律的人格特质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主性 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婴儿的心理发展 加强亲子互动,多与婴儿进行游戏、阅读等
对父母的依赖性 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为未来的心理发展奠定基础 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
情绪体验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快乐、愤怒、恐惧等 培养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如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

通过了解和关注婴儿的肛门期,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肛门期人格是怎样的

习惯都是从脑袋开始发育的时候养成的,循环渐进,慢慢形成我们难以再改变的人格,这边文章着重分析肛门期人格和儿童肛门期。

一、肛门期人格

“肛门滞留人格”应该是精神分析中所讲的“肛欲期”人格,主要是儿童在1-2岁期间形成的,这个时间正是父母管教儿童开始形成排便规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的要求极为严格,对儿童的排便有严格的控制,那么儿童可能会形成一种“肛欲期”性格:过分的遵守规则,过分爱干净,并且情绪比较暴躁易怒,喜欢暴力和攻击性倾向,也这是在这个时期,儿童被大量灌输“干净”和“肮脏”的观念。而我们知道“性”的东西如果被父母排斥为“肮脏的”话,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形成强迫的倾向,强迫症通常是与“性”有关联的,比如对性的不洁感,或者儿时目睹性交的场面,都可能是强迫症的成因。

二、儿童肛门期

弗洛伊德所划分的人格发展的第二阶段,约发生在1~2、3岁。他认为此阶段儿童关心与肛门有关的活动,大便是他们的一种乐趣。大小便训练时引起的强烈冲突可能造成两种肛门期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泄型人格,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和放肆;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人格,表现为过分干净、谨慎,注意小节,过分注意条理化。他认为在此过程中,儿童的手和身体的运动得到锻炼,学会合作、模仿和反抗。因此,弗洛伊德特别要求父母注意对儿童大小便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三、肛门期性格

肛门型性格亦称“肛门人格”。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肛门期因反抗父母、阻碍肛门性欲的满足,特别不满如厕训练而形成的性格。包括肛门固着型性格和肛门排出型性格。前者指个体成年后力比多发展仍固着于肛门期训练大小便时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指肛门期因反抗父母、阻碍肛门性欲的满足,特别不满如厕训练而形成的性格。包括肛门固着型性格和肛门排出型性格。前者指个体成年后力比多发展仍固着于肛门期训练大小便时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其特点:注重整洁,办事有条理,节省,意志坚定,不浪费时间,勤奋,勇于负责等;喜欢解大便,肮脏,吝啬,固执,保守等。后者指个体在肛门期因排泄受到过分奖励而形成的性格。其特点:慷慨大方,喜赠礼物,乐善好施和慈善博爱等。

请问怎样治疗肛欲期

宝宝有一段时期被叫做肛欲期,在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会出现不想大便的现象,就是宝宝在有大便的欲望时会选择憋回去,如果宝宝不进行大变在肚子里面憋久了就会生病。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家长给孩子耐心的引导,让宝宝逐渐学会大便。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肛欲期怎样训练大便。

家长如何顺利帮助宝宝度过肛欲期

进入肛欲期表明宝宝对于外界已经有了自我的认知,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宝宝可能会把大小便排在自己的裤子里。有的家长会把宝宝尿裤子等当作一种玩笑,在别人面前一起开孩子玩笑,这样会让宝宝觉得焦虑不满,会延长宝宝的肛欲期在肛欲期,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不要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肛欲期是孩子生理与心理共同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一定要小心应对,不要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肛欲期的表现就是宝宝会憋屎憋尿,很多妈妈看到宝宝尿急的样子,就急急忙忙抱着宝宝进厕所尿尿,这样子会打乱宝宝的体验,让宝宝的大小便变得更加拖延。肛欲期,爸爸妈妈应该等待宝宝自己要求排泄。

肛欲期的时候宝宝可能有便秘的表现,比如憋着大便,或者大便成段拉出,很多家长会把这当作便秘治疗,在大便的时候强制给宝宝用一些治疗便秘的药物,这样会让孩子把大便与恐惧联系在一起。导致宝宝对于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健康的想法,抑制自己排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肛欲期宝宝可能会反复弄脏裤子,受到妈妈责骂,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肛欲期家长要做的就是从容面对,尊重孩子。可以给孩子用纸尿裤,减少裤子弄脏的次数,不要责怪孩子。在肛欲期的时候宝宝甚至会研究自己的排泄物,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并不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脏,妈妈不应该阻止孩子观察自己的排泄物。但是需要告诉孩子大小便之后要洗手,不然会有细菌,合理的帮助孩子养成卫生习惯。

肛门期的力比多的发展过程

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与个体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持种族的延续。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机体看做是一个能量系统,认为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并把性本能视为心理能的原动力。他把性本能看做是按照快乐原则驱使人去活动及至创造的一种潜在因素。

性本能的活动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这种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来源,即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或欲力)(libido)。它是促使生命本能去完成目标的能量;它是自然状态的性欲,又是心理的欲望或对性关系的渴求;它是身心两方面的本能及其能量的表示。弗洛伊德主要的兴趣是在性本能,因此力比多常与性的能量相提并论。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力比多的发展过程,是指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与贯注的中心,其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如吮吸、抚摸)而得以解除,这样的部位或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或动欲区)(erogenous zone)。由于性感区的操作活动可以解除紧张,因而会使人感到满足。

力比多发展的整个过程,即自出生到青春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性器期(phallic stage)约3~5岁,亦有人划分为3~6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儿童在3~5岁时,认识到两性之间在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性满足的重要刺激,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和显露生殖器以及性幻想。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对性的好奇,由此产生一些复杂的心理状况。开始时,男孩总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口是一样的,当男孩偶然发现女性的这种器官不一样时,他先是试图否认自己这种感觉的真实性,继之,男子对异性泄露的这种可能性感到恐惧,并且由于男孩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时受到成人阉割的威胁,因而形成了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即男孩在潜意识里时常有被切除掉性器官的恐惧。相反,这一时期的女孩发现自己已缺少男孩那样的性器官而感觉受到损伤,对男孩有阳具一事,既羡慕又嫉妒,产生了所谓的阴茎嫉羡(或阳具嫉羡)(penis envy)。此外,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性爱对象也发生了转移。幼儿最初的性爱对象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此时则把力比多的兴奋向别人身上转移。由于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上的需要和满足,因而成为儿童的最初的性爱对象。在此基础上,特别是男孩,总想要独占母亲的爱,父亲则成为和自己争夺母亲的爱的一个对手。因而,男孩对父亲产生敌意,形成了恋母仇父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此时的女孩则对自己的父亲爱恋,母亲则被视为多余的人,而且总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子的这种恋父嫌母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但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因害怕阉割等惩罚,最终以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而使心理冲突得以解决。

儿童把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这一现象也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产生主要的影响。儿童把自己和父亲、母亲等同起来,在行为上模仿父母,因此男孩的性格很像父亲,女孩的性格很像母亲。另外,在性器期很容易发生力比多的停滞,以致造成许多行为问题,如攻击和各式各样的性偏离等。生殖期(或两性期)(genital stage)是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期,其特征是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这时候性力发生以下两项基本转化:1)生殖区的主导作用超过了其他性感区的作用;2)性快感出现了一种新的位相——最终快感(end pleasure),这是最主要的性目的,与前些阶段的先前快感(pre-pleasure)正好相反。先前快感只能引起紧张,它只是婴幼儿的性欲,在青春期及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只起辅助作用。

弗洛伊德坚信病人表现出来的那种神经病的障碍,在儿童时代的经验中已经产生。因此,他是首开强调儿童发展之风的理论家之一。弗洛伊德按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发展的变化和发展,把性心理(人格)发展他为上述五个阶段。关于儿童的性,尤其是恋母情结的提出,最为引起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不满。但弗洛伊德的信徒却认为这个情结不仅在精神病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个体的正常发展上也有重要的影响。这表明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区别正是对力比多(性)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贝贝堂
  • 本文地址:http://www.beibeitang.com/muyingzhishi/79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