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哪个公司生产的最好(新冠疫苗哪家公司生产)
14
2025-10-28
在中国乳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潘刚的领军人物,他带领着伊利集团,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佼佼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伊利潘刚的传奇故事。
一、伊利潘刚的早年经历
潘刚,196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6年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乳品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伊利集团,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凭借着对乳业的热爱和执着,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 时间 | 事件 |
|---|---|
| 1986年 | 潘刚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乳品工程专业 |
| 1991年 | 毕业后进入伊利集团,担任技术员 |
| 1996年 | 提升至伊利集团研发部副经理 |
| 2000年 | 晋升为伊利集团副总裁 |
| 2005年 | 担任伊利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 |
| 2012年 | 被任命为伊利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
二、伊利潘刚的领导风格
潘刚在伊利集团担任领导职务以来,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领导理念。他注重团队建设,关心员工成长,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
以下是潘刚领导风格的几个特点:
1. 以人为本:潘刚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因此,他始终将员工放在首位,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追求卓越:潘刚对产品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他的带领下,伊利集团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3. 创新驱动:潘刚深知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鼓励员工敢于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注重团队建设:潘刚认为,团队的力量无穷。他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伊利潘刚的成就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集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是伊利潘刚的主要成就:
1. 业绩持续增长:自潘刚担任伊利集团总裁以来,伊利集团的业绩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19年伊利集团营收达到801.58亿元,同比增长8.89%。
2.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伊利已经成为中国乳业的领军品牌,旗下产品远销海内外。
3. 社会贡献突出:伊利集团在潘刚的带领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乳制品,为社会创造价值。
四、伊利潘刚的启示
伊利潘刚的传奇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 热爱和执着是成功的关键:潘刚对乳业的热爱和执着,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2. 团队的力量无穷:伊利潘刚注重团队建设,这使他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取得胜利。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伊利潘刚正是凭借创新,使伊利集团在乳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伊利潘刚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的传奇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伊利潘刚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带领伊利集团,创造更多的辉煌。
潘刚,男,汉族,1970年7月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党委书记。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
1992年7月进入伊利集团,先后担任伊利集团冷冻食品公司质检部部长、生产部部长;
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任伊利集团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
1999年,任伊利集团总裁助理;
2002年7月,任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
2005年6月,全票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
2005年6月至今,任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党委书记。
(1)我眼中只有两种人:一种喝牛奶,一种不喝牛奶。我的目标是把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让大家都喝牛奶。
(2)全球10强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更感思恩。思字有田,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家的食品企业,和土地关联,和数百万奶农、数十万合作伙伴和员工关联;恩字有因,让我们时刻知道归因,知道一切成绩的取得来自消费者的信任,来自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的支持。
(3)我戴的这副眼镜很特别,左眼是望远镜,右眼是显微镜。作为管理者,既要着眼长远,明确战略方向,也要重视细节,做好精确管理。
(4)君子和而不同,伊利竞而不争。
(5)伊利更愿意享受创建游戏规则的快乐,而不是钻游戏规则的空子。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
领导者是潘刚 1992年毕业,2002年当上伊利集团的总经理,2005年当上伊利集团的董事长,在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能够有这么大的跨越,实在是非一般人所能为。而报道里面不经意透漏出的一句话,也许能让人琢磨出点什么,那就是“当初毕业时放弃了进机关的机会”。但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农牧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时能有机会进省会城市的机关,那身后应该是有一定背景的(当时还没有公务员考试一说)。但在潘刚成长的过程中,背景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敢做敢为,是他会来事,八面玲珑(我不认为是坏词啊),能够圆满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机遇。想想92年当时的企业才不到200人,现在已经发展到3万多人,从那个时候一直走过来的,如果不呆不傻,即使做不到副总,也应该是个中层的位置了吧。所以机遇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机制对一个单位或者说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单位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有各种潜在资源和优秀人才,但机制不行,也只能错过机遇,逐步萎缩,而人才也只有或远嫁他乡或空悲白发了,叹!话题扯远了。对潘刚来说,从毕业生到生产部长,从生产部长到总经理助理兼液态奶事业部经理,从助理到总经理,从总经理到董事长,基本上都是三年一个台阶。在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见面会上,一个记者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潘刚走得很快,而走得快的人很容易摔跟头,问他是不是摔过跟头,或者会不会摔跟头。潘刚回答的很巧妙,他没有回忆自己的挫折,而是说他走的并不快,呵呵,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啊。上网上搜索一下,有关潘刚名字的网页有71000多条,可咱的名字,才只有几十条,还不是咱本人的,怪爹娘没给起好名字啊。其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报道是,蒙牛集团面向全球招聘总经理,一个所谓的专家说,最合适的只有潘刚。真是搞笑,我们承认潘刚确实年轻有为,但地球上是不是只有他一个,离了他地球还不转了呢?另外,作为牛根生来说,当初从伊利出来自己做企业,现在两家重组,并且不是兼并式重组,那两家如何相处呢?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而潘刚也是不会离开伊利,到同样是总经理位置的蒙牛的。这是今年4月份的报道,比较早了,我也没看明白,也不知道最近怎样了。但最近好象网上又纷纷扬扬的炒作蒙牛形象顾问李草根的事件。总之,在处理对外宣传方面,在营销渠道方面,蒙牛最近好象在伊利强大的攻势下有点处于下风。但不管怎么说,我希望这两家企业能够好好的和平相处,就象麦当劳、肯德鸡,或者是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而不是象我们国内的什么两家阿胶,非要置对方于死敌。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相关报道是,12月22日,就是本周四,法院将开庭审理郑俊生挪用公款一案,对于正春风得意的潘刚来说,不知是笑料,还是警醒。潘刚,一路走好。